“世界第一兔”亮相古动物馆******
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今天,中国古动物馆《“兔年话兔”——兔年特展》开幕,世界最早的兔形类动物化石领衔一批兔家族里的明星化石亮相。观众可跟随古生物学家的脚步,揭开兔形类动物起源与演化的秘密。
步入展厅,丰富的图文资料、珍贵的化石展品,按照“兔的演化”“兔子的起源”“兔鼠之争”“兔家族里的明星化石”4个部分依次展开。最亮眼的展品要数安徽模鼠兔的上颌骨化石标本和复原像,它们描绘了兔子祖先的形象。这件约6200万年前的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李传夔发现并命名,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类动物。
展柜里,一片放大镜下摆着一块小巧的头骨化石标本。这是兔形目动物中最早的代表——远古道森兔的头骨。专家介绍,远古道森兔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距今约53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地层中,标本保存了带额弓的头骨及跟骨和距骨等附肢骨骼,其在骨骼形态上介于模鼠兔和兔形目动物之间,但因具有一对下门齿等典型兔形目特征,而获得“世界第一兔”的称号。
展览将持续至6月。
【公益大讲堂】陆士桢:中国的艺术教育源远流长,独具特点****** 早在2000年前,孔子明确提出要学习“礼”、“乐”,把艺术审美教育的“乐”与规范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礼”并重,置于教育科目(礼、乐、射、御、书、数)的前两位。 “中国早起艺术教育重视技法的传授,更重视内在的思想伦理的传承;中国传统美术的口诀就是把自己绘画的一些技巧总结成规律传授给弟子。”谈及中国的美育教育,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陆士桢娓娓道来,“如今,艺术教育更是全面纳入中国教育的所有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和机制的重要组成。”(钟蕾蕾 周雨涵)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